搜索
返回
寒冬过后春将至

寒冬过后春将至

作者:张燎


庚子年春节来得早,有人预言会比较难,但没想到这么难。2020年飞起的第一只黑天鹅原先以为是中东地区的仇杀冤冤相报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果却很快发现是源起中国的新冠肺炎闹的这场特大疫情。

 

这场至今未确认最初病原源自何处的肺炎疫情,导致前所未有的应对措施:封城、部分军管、延迟复工开学、社区村镇封闭、一切聚集活动取消、国际航班取消,被宣布全球公卫紧急事件……世震动,百业萧瑟,网信汹涌,焦虑四溢。截至目前,感染病例数量、死亡人数、交通出行量减少等,严重程度都已超过2003年的非典事件。

 

非常凑巧的是,济邦在创立初期,正好非典在中国爆发,也遇到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隔离和医学观察的名词就是那个时候学习了解的。所以,我们现在谈几点感想和相关建议,是有一定经验基础和资格的。作为专业服务机构,在这个特殊时刻济邦有三个普适性建议,愿意与我们客户、伙伴和同事们分享。

 

是宠辱不惊,独立思想。在济邦有一句话常常被提起,Keep Grace under Pressure,我们也说成“宠辱不惊”,意指始终保持冷静、稳定,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在艰难困苦的时候也别太过悲观失望。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努力做理智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谣言漫天飞的时候,更需要用逻辑武装大脑,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二是遵守规则,不给他人添麻烦。让戴口罩就戴,不嫌麻烦;出差归来居家隔离观察就隔离,不放纵自己。不为一些虚无的所谓“面子”和展现自己的“胆量”,去破坏规则,剑走偏锋。遵守政府规定,不给别人添乱,自己也收获尊重和方便。

 

三是做好本分,发挥专业主义精神。危难时刻,我们鼓励参与公益活动,尽自己所能捐款或出力,但是我们最大的本分,是做好本职工作,发扬专业主义精神,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更到位,更可靠,而非成天泡在网络信息中制造焦虑、发酵焦虑、传播焦虑。

 

面对罕见疫情,我们该怎么办?疫情将持续多久,病原体究竟来自何处,对症特效药何时研制出来?这些问题我们回答不了,就把它们交给专业人员和专家研究和回答吧,咱不打嘴炮,不焦虑了。

 

济邦准备好与我们的客户、伙伴共克时艰,携手渡过难关。公司管理团队已经制订好周密的计划,包括在当前防疫敏感期的远程服务模式,以及在疫情缓解后的赶工模式。但一切都是以济邦的高质量标准为前提。

 

交通阻断、人员流动停滞、需求大减、收入枯竭但固定支出的刚性成本仍在,这是济邦和我们的大多数伙伴都实实在在承受的现实压力!有大型餐饮企业掌门人大声疾呼,他们的现金流仅够支撑三月;有专家学者悲观预测,那些勉强从前两年金融紧缩市场存活过来的中小企业,恐怕很难躲过庚子肺疫掀起的惊涛骇浪。就行业而言,受直接冲击大的包括餐饮、交通运输、影视文化等,其他行业也无可避免受到间接冲击。所以,我们济邦和各类伙伴企业,当前最要紧的任务是管控经营风险,大力开源节流,保证现金流不断裂。

 

济邦服务的基建行业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我们预测疫情对基建行业的影响,短期偏负面,中期总体上是中性的。短期因为防疫封锁,交通中断,除了应急工程其他没法及时开工;战“疫”成为各地各级政府的头号任务后,众多基建项目的前期工作(规划、可研)自然也会推进缓慢甚至暂停,这会影响后面的项目储备。中长期看,扩大基建投资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很可能成为政府选择的对冲经济下滑的补偿措施之一。不确定性在于项目投融资方式,何为主。究竟是政府扩财政和货币放水下的政府主导模式,还是采用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的PPP、类PPP模式主导?届时,宏观决策层的判断非常重要,后期看疫情发展及对中国经济冲击的程度,现在预测都为时过早。

 

疫后恢复阶段,基建行业中交通基建投资料不会有明显额外增幅,而疫情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如专科医院等公共卫生防疫设施,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污水污泥深度处理设施,以及提高城市韧性和智能化的新基础设施,比如智能灯杆、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等,预计将得到重点发展和投入。

 

这次罕见特大疫情,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脆弱和善恶,也映出政府在公共管理体制机制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代价异常沉重,教训极为深刻。未来待疫情消退后,需要认真总结反思,真诚改进。

 

借一位朋友的话与诸君共勉:“再寒冷的冬天总会过去,再迟到的春天也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