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 涛
济邦咨询 研究院执行院长
上海环球可持续环境能源咨询研究中心 主任
可持续发展合作研究所(ISC)中国项目主任
编者按
济邦研究院致力于在城市发展、企业ESG、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提供多维度视角的独立观点。本专栏专门分析双碳目标下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其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海量的市场机会。上期我们邀请潘博士讨论双碳目标驱动下的能源供给及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本期延续上期的话题,讨论如何提升产业碳竞争力问题。潘博士从倒逼产业转型、能源价格和绿色就业的影响进行阐述,进一步提出:提升产业碳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就是碳定价,要尽快形成“排放者付费”的公平碳治理机制,通过市场化碳交易工具激发市场主体的减排积极性,增加碳减排效率,从而有效解决碳资金的来源问题并降低社会减排的总成本。
声明:本文仅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济邦机构观点。
1. 工业化时代产业基础颠覆性革命
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中的TOP10中,除沃尔玛和亚马逊这2家零售和电商企业以外,其余8家有6家是化石能源电力供应商,还有2家是由化石能源驱动的汽车制造商,分别为中石化、国家电网、中石油、壳牌石油、沙特石油、英国石油、大众汽车和丰田汽车。同样的,在我们中国500强前12大行业里,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公司占比达到 57%。这些基础龙头企业又同时带动着百万亿规模的上下游企业,共同构成世界经济的主宰力量。毫无疑问,当今世界的经济引擎是由化石能源驱动的。
实现全球2050碳中和目标,就是要把驱动世界经济引擎的燃料换掉,不夸张的讲,就是要革这些基础龙头企业的命。当然这些掌握全球经济命脉的大企业不会这么轻易的束手就擒,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正在发生。
影响1:碳中和倒逼行业转型
2021年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上,有总市值超过23万亿美元的1000多家公司,宣布加入温控1.5度的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该倡议标准化企业深度脱碳的中长期目标和相应的计划措施。WWF2021年Power Forward 4.0报告显示世界前100强的公司有76家宣布了温室气体减排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2021年,也是中国的双碳元年。国务院国资委编制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也是中央企业未来的重要发力方向;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强化国有资本绿色低碳布局是重要举措之一。最近一年,央企和头部民企纷纷宣布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宝武集团宣布2023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并发起成立500亿元的碳中和基金。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17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腾讯承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实现100%绿色电力,并已经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
碳中和对汽车行业影响也是倒逼的。汽车交通碳排放每年约80亿吨,约占全球总排放的五分之一。一辆轻型汽车总装过程产生0.6吨二氧化碳,但供应链环节的碳排放是总装环节的10倍。如果是燃油车,在使用阶段还将排放34.5吨二氧化碳。所以汽车行业的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减排对于全球碳中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多个国家已经纷纷出台燃油车退出计划。受疫情影响,过去两年(2020-2021)汽车行业经历了一个下行阶段,但绝大多数世界车企仍然宣布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和路线图。500强公司德国博世宣布2020年就实现碳中和。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十年里,减少全生命周期产品碳足迹、制造低碳循环零部件、组合新能源车和自动驾驶的“新势力”公司将引领汽车行业转型,分享近10万亿美元产值规模的全球汽车市场。
影响2:碳中和推动大宗能源价格高位运行,将提升具有清洁能源成本优势的企业竞争力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里,我已经阐述了碳中和对能源价格上涨的长期推动作用。我想补充的是,能源价格上涨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掌握清洁能源成本优势资源的公司竞争力将明显提升。举例说,这几年美国陶氏化学等化工产业盈利性增加,很大原因是美国化工原料和燃料转换成了清洁低价的页岩气,价格优势明显。而欧洲厂家由于天然气供应的瓶颈,生产成本高企,竞争力普遍下降。我们国家煤化工成本确实具有优势,但是在全国控煤和全世界去煤的大趋势下,这种成本优势能保持多少年,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我们已经看到,除了富油气地区和美国页岩气的成本优势之外,全球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都受到煤炭和油气价格上涨的困扰。我国2021年秋天煤炭价格上涨,发电企业无利可图而减少发电量,各地拉闸限电,影响化工、钢铁和制造业活动,导致在消费品销售旺季出现严重的全球供应链扰动。2022年春天又受俄乌战争的地缘政治影响,国际石油、天然气迅速上涨每桶价格一度突破120美元,带动国内汽油供应每吨价格已经突破了万元大关,较年初上涨了20%,较疫情前上涨了40%。能源安全问题反复敲响了警钟,给产业经济增加了不确定性还进一步推高了生产成本。欧洲已经意识到严重依赖化石能源将降低整个经济的竞争力,宣布2030年可再生能源翻一番的目标,一次能源占比将提升到40%,而2019年的水平才20%。
影响3: 绿色就业VS淘汰失业
碳中和带来的就业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一方面碳中和经济带来新职业、新岗位和新就业机会。202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7.5万亿元左右,GDP占比达7.38%,2015至2020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5%,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亮点、新动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2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中提出,在“双碳”背景下,我国绿色就业规模将持续攀升,2019年我国城市绿色就业总数已超过4500万人,约占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国际劳工组织(ILO)估计,到2030年,全球有2400万个工作岗位可以由绿色经济所创造。一项基于美国就业市场的研究显示,在可再生能源、交通运输和能源效率等绿色产业领域,每投资一百万美元,可创造16.7个绿色就业机会,是投资化石燃料行业每百万美元所创造的5.3个工作岗位的3倍多。低碳转型带来的巨大投资也能给服务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咨询、保险、商业气象服务、环境保护和科普教育、传媒、可持续设计等。
另一方面碳中和和节能减排将长期限制那些资源和能源消耗大、高污染和高排放的“两高“企业,许多不符合要求的中小企业会逐步关停并转,这会带来煤矿、煤电、钢铁等行业的缩减,造成结构性失业,尤其是低端劳务和技术人员可能面临大规模失业的风险。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2018年底全国钢铁金属冶炼、轧制加工企业2.2万家,比2013年底下降42.2%,员工数量减少了47.5%,保守估计失业人数超过百万。同样的趋势在煤炭行业也是一样的。2018年末全国从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法人单位有1.3万个、从业人员347.3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下降了31.6%和43.2%,保守估计失业人数也达到260万,未来随着产能压缩和机械智能化程度提高,煤炭行业就业人数还将进一步下降。
问题是,双碳创造的新增就业是否超过损失的淘汰失业?新增就业的收入水平是否也高于淘汰失业?虽然有一些国内外研究试图给出积极正面的答案,但是在我看来还缺乏分行业、分国别、区域性、系统性的量化研究支撑,尤其是对转型经济的失业困难估计不足,对于新行业快速成长的认识也滞后于行业发展。
最近看到有两项研究成果还是很有意思,推荐大家关注。
黄逸江建议(2020),增加占 GDP 1.58%的财政赤字将足够实施一个完整的中国绿色公共就业计划,从而消除 2427 万的城镇失业,并带来 3.13% – 4.55%的新增 GDP。绿色公共就业的岗位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植树造林岗、河流清洁岗、回收资源岗、社区公园岗等。就业岗位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本身并不制造环境污染,且对从业人员也没有过多的专业技能要求。该研究提出“绿色公共就业”的政策建议,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在碳中和公正转型中如何利用政策资源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就业保障。
另一项研究成果来自于职场社交平台领英。领英就业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石油/天然气工作与可再生能源/环境工作的比例为5:1,但到2020年这一比例已变为2:1,预计到2023年领英平台上可再生能源和环境的职位总数可能会超过石油和天然气——这意味着绿色就业岗位将超过了传统行业就业。领英的用户报告显示,许多绿色技能在过去三年中都有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增长。一些增长最快的绿色技能是生态系统管理、环境政策和可持续采购等领域。绿色工作跨越了广泛的行业,从显性的行业如可再生能源,到更多意想不到的行业如金融、时尚技术和运输(见下图)。
图片来源:领英,2021
碳中和对于就业的影响将伴随着产业和能源转型逐步显现,我个人判断的总体趋势是:1)煤矿、煤电、钢铁、化工、水泥等高碳行业经历数年的供给侧改革,上大压小,已经淘汰了好几百万的就业岗位。但由于行业垄断程度提高,基础产品刚需不可动摇,未来就业预计将保持相对稳定,稳中有降;2)新制造、新能源、新能源车、新材料等“新势力”行业的发展不可限量,将释放出巨量的新增就业机会。然而,我们对于新行业新工作新机会的认知迭代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我们只能“马后炮”,持续跟踪“新势力”行业新增就业情况。
2. 碳定价是提升碳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如果把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定义成污染物,那么减排二氧化碳就是等同于治理污染。每个人都很清楚,治理污染是需要成本的。如果不考虑减缓气候灾难损失的正面效应,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碳中和的实现过程伴随着一个碳污染治理导致社会总成本上升的过程。环境学里非常重要的经济学原则就是“谁污染谁付费”或者说“污染者付费”,那么碳污染减排的成本谁来买单呢?成本分担机制是怎么样?如果碳排放者不付钱或者付很少的钱,不足以平衡综合治理碳污染的成本,势必外部性治理成本最终将留给全社会买单。
只有通过合理的“碳定价”机制,才能通过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来鼓励污染者减少使用化石能源,解决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性问题。“碳定价”通常采用碳税和碳交易两种形式。提升产业碳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就是碳定价,形成“排放者付费”的公平碳治理机制,通过市场化碳交易工具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的减排积极性,从而降低社会减排的总成本。
欧盟碳边境调节税打响了国际碳竞争力较量的第一枪
碳边境调整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是对欧盟进口的碳密集型产品(水泥、钢铁、铝和电力等)征收的碳关税。该协议将在2026年生效,并从2023年开始报告。关税将与欧盟排放交易价格挂钩。今年2月4日,欧盟碳交易价格冲高到接近100欧元的高位,成交价超过96欧元。
钢铁行业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如果每吨碳排放征收100欧元的碳关税,中国生产全世界钢产量的一半,吨钢排放2吨二氧化碳(全世界单位吨钢能耗最高)来测算,那么出口欧洲的钢价将上涨200欧元左右。以世界平均水平吨钢1.85吨二氧化碳来对比,我们每出口一吨钢到欧洲要比其他国家的钢企多交15欧元。对于一个平均年利润率不到5%的钢铁行业来说,成本哪怕比同行高1%就相当于利润率下降了20%。碳排放将成为钢铁行业竞争力的衡量标杆之一。未来欧洲碳关税和其他地区的碳税费调节机制会不断出台,这都是对企业碳竞争力的考验。
碳定价的目的是寻求和社会碳减排成本的平衡点
遗憾的是,目前世界经济中的平均明确碳价格估计仅为每吨二氧化碳2美元。2017年斯特恩-斯蒂格利茨碳定价委员会认为,要经济高效地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到2030年碳价格应升至每吨二氧化碳50美元至100美元之间。美国EPA的模型数据也表明(下图所示),在贴现率3%的情况下,2020年碳治理社会成本51美元,意味着如果碳价低于51美元则不足以覆盖社会治理成本,而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如果采用贴现率5%来测算的话,碳价和社会成本的平衡点是14美元。
原图片来源:EPA,2021,图片加工:潘涛
中国迫切通过碳定价解决碳资金的来源问题
据清华大学和国家发改委研究测算,碳中和带来的相关投资总额或在140万亿左右,在2020-2060年的40年中,平均每年有3-4万亿资金需求。这笔钱怎么来?投资回报机制是怎么样?公共财政资金怎么筹措?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碳如何定价并合理收费!
我国现实情况也远未达到“排放者付费”的理想水平。尽管中国建立了碳交易市场,40亿吨的电力碳排放纳入交易范围,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40%,2021年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但是由于配额宽松,流动性不佳,碳定价较低(50元/吨左右,折合7美元/吨),2021年总成交额才76.61亿元,调动企业减排积极性效果不明显。碳定价过低,不足以刺激企业自主自愿减排意愿,反之,定价过高则会导致过度增加企业负担。碳定价和碳治理社会成本相平衡是碳中和公平公正转型的基础条件。在这个公平的定价基础上,企业会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减低碳成本,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未来中国将石化、钢铁、水泥、铝等高排企业纳入碳交易,覆盖碳交易量达到60-70亿吨,以碳中和为目标设置阶段性配额基准线,减少配额量增加市场交易量,短期(2025年)预计可以达到每吨100元(碳价和社会减排成本14美元的平衡点),形成2000-3000亿碳交易市场,再加上差别电价气价、燃油税等专项财税措施和气候投融资工具,都会大大加速企业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和氢能发展、城市气候基础设施更新和气候民生工程建设。
双碳目标一定是需要投入巨大治理成本才能实现的,如何“找钱”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建议政府抓好“碳定价”这一关键机制的系统性政策设计,尽快完善碳交易市场化定价机制,差别电价气价调节收益建立节能减排基金,合理征收碳税、燃油税等措施,落实社会综合治理碳污染的经费,加速推动双碳目标完成。
参考资料
1.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关税
https://ec.europa.eu/taxation_customs/green-taxation-0/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_en
2. 1000多家公司加入科学减碳目标倡议(SBTi)
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news/more-than-1000-companies-commit-to-science-based-emissions-reductions-in-line-with-1-5-c-climate-ambition
3. WWF (2021). Power Forward 4.0. A Progress Report of the Fortune 500’s Transition to a Net-Zero Economy.
4.汽车行业面临下一个大挑战-碳中和
https://www.forbes.com/sites/oliverwyman/2020/05/27/mid-covid-auto-must-face-its-next-challenge-carbon-neutrality/#6c525b0556ee
5. 2022汽车行业数据和事实
https://carsurance.net/insights/automotive-industry-statistics/
6.飙升的能源价格可能到明年才会缓解
https://www.imf.org/zh/News/Articles/2021/10/22/blog-surging-energy-prices-may-not-ease-until-next-year
7.黄逸江. 2020.中国绿色公共就业计划—以消除失业实现国家目的和经济增长.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http://www.gov.cn/xinwen/2021-10/11/content_5641907.htm
8.以下行业的绿色工作需求在不断增长
https://cn.weforum.org/agenda/2021/10/yi-xia-hang-ye-de-lv-se-gong-zuo-xu-qiu-zai-bu-duan-zeng-zhang/
9.中国的绿色转型:禀赋结构、投资和就业
https://www.bu.edu/gdp-cn/2021/05/21/中国的绿色转型:禀赋结构、投资和就业/
10.张莹,姬潇然,王谋.国际气候治理中的公正转型议题:概念辨析与治理进展[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21,17(02):245-254.
11.抓住应对气候变化机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https://www.greenpeace.org.cn/五一话就业-抓住应对气候变化机遇-推动经济社会
12.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Investing in Clean Energy
http://www.peri.umass.edu/fileadmin/pdf/other_publication_types/green_economics/economic_benefits/economic_benefits
13. 中国低碳发展与绿色就业研究
https://www.ilo.org/beijing/what-we-do/publications/WCMS_155414/lang--zh/index.htm
14. EU unveils plan to increase renewables share in energy mix to 40% by 2030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vironment/eu-unveils-plan-increase-renewables-share-energy-mix-40-by-2030-2021-07-14/
15.助力“双碳” 环保产业探索发展新路径
https://jingji.cctv.com/2021/07/22/ARTICrUSxEUh6wqUPnGuVFNs210722.shtml
16. CARBON PRICING LEADERSHIP REPORT 2020/21.
https://static1.squarespace.com/static/54ff9c5ce4b0a53decccfb4c/t/60ba4a7d2f4d4b6e0ace36c4/1622821505499/CPLC%2BReport%2B2021_Final.pdf
17.Europe's carbon price nears the 100 euro milestone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europes-carbon-price-nears-100-euro-milestone-2022-02-04/
18. Steel Imports Report: European Union
https://legacy.trade.gov/steel/countries/pdfs/imports-eu.pdf
19. Decarbonization challenge for steel
https://www.mckinsey.com/industries/metals-and-mining/our-insights/decarbonization-challenge-for-steel
20.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钢铁零碳之路
https://www.sustainablefinance.hsbc.com/carbon-transition/china-steel-zero-carbon-road
21. HOW CLEAN IS THE U.S. STEEL INDUSTRY?
https://static1.squarespace.com/static/5877e86f9de4bb8bce72105c/t/60c136b38eeef914f9cf4b95/1623275195911/How+Clean+is+the+U.S.+Steel+Industry.pdf
22. 140万亿投向碳中和!
https://finance.sina.com.cn/esg/investment/2022-01-06/doc-ikyakumx8587720.shtml
23. EPA FACT SHEET SOCIAL COST OF CARBON
https://www.epa.gov/sites/default/files/201612/documents/social_cost_of_carbon_fact_sheet.pdf
24. Technical Support Document: Social Cost of Carbon,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Interim Estimates under Executive Order 13990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2/TechnicalSupportDocument_SocialCostofCarbonMethaneNitrousOxide.pdf
25.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
http://www.gov.cn/xinwen/2022-01/04/content_5666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