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晓静
济邦咨询,绿色低碳事业部 总监
自十八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各城市按照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要求,推进城市向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转型。特别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需求更加迫切。园区是城市产业聚集地,也是城市推进各种试点的主要载体。同时,园区也期望通过转型升级破解其中年危机。因此园区低碳发展是实现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一、园区低碳发展的驱动力
从内部看,园区自身就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强烈诉求,如:产业聚而不连,资源利用效率低;招商引资盲目,产业恶性竞争等。此外,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集聚园区,还面临由于落后产能、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导致的生态环境超负荷风险,需要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为自身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外部看,关于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要求频出,各地出台各项政策推动园区进行绿色低碳试点,如:绿色园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生态城区、零碳园区等。
作为园区招商对象,许多跨国企业和头部企业已做出碳排放削减和碳中和的承诺,他们也在寻求践行零碳承诺的更有效的方式。对于出口企业,还受到地区绿色低碳要求规制(如:《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即便是非出口企业,也会接收到通过供应链传导而来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绿色低碳已成为这些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园区的绿色低碳优势和提供相应服务的能力(如:绿色低碳建筑、可再生电力供应等),对于能否吸引和留住这些企业愈发重要。
目前,越来越多的园区意识到了绿色低碳对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零碳园区作为园区低碳发展的最终目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地方也出台了零碳园区创建指南和评价技术规范。但大家对零碳园区创建仍存在一些误区:
零碳园区创建必须一步到位达到完全零碳排放
零碳园区一定是亏本买卖
园区能源零碳化就等于零碳园区
零碳园区创建过程中过于关注园区本身
这些误区导致了有些园区希望马上能实现零碳园区并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果;也有些园区看到零碳两字就望而生畏,觉得零碳园区就是费钱的事,对产业发展作用不大,不符合现阶段需求。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零碳目标已是大势所趋,是打造新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战略上需要提前布局,以避免或减少气候风险(包括物理风险和政策风险)及其带来的损失;在战术上需要仔细推敲,分阶段推进,确保零碳目标实现的可操作性和现实需求。
由于能源是最重要的碳排放来源,因此往往成为零碳园区打造的重中之重。但园区所需能源的种类以及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区产业特点和前期的土地和基础设施规划。因此,园区零碳发展本质上需要一套围绕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综合考虑能源、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结构、生态、基础设施与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管理与技术、碳信用与绩效等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是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和缩影。
二、园区是城市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高质量发展,城市持续引导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各类园区增加值之和已占到GDP的一半(见表1)。
园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就是城市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园区是城市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例如:《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的第21条指出“建设产业园区2.0版。高标准建设特色产业园区,融合科技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提升软硬件支撑,加快向集群化、生态化、融合化发展,市级特色产业园区达到60个左右。制订“工业上楼”产业分类指引和技术标准,推动产业园区制造空间垂直化发展,建设功能复合的综合性厂房。”第22条指出“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定期组织开展资源利用效率调查评价,形成低效产业用地清单,以减量化、土地收储、市场化补偿、园区回购等方式,推动低效产业用地退出,导入优质产业项目,各区要加大对低效工业用地盘活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央企、国企加快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三、园区绿色智慧化发展带动产业升级
园区通过绿色智慧发展,既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发展,也提高了企业、园区和所在地的绿色竞争力。如: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通过打造以远景为龙头,华景、万锂泰、镕锂为配套的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以隆基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美锦国鸿、协鑫集团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及绿氢设备制造产业链;以上汽红岩、捷氢科技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推动鄂尔多斯产业转型升级,使产业更加多元化。
在零碳园区创建中,既有园区的难度通常高于新建园区,这是因为园区受到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原有产业结构、既有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格局等制约。但是园区仍可以分阶段逐步实现零碳化,如:上海市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闵行开发区”)将绿色低碳为指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争夺未来产业的制高点。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市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园区,闵行开发区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立园之本,通过持续调整转型升级,实现“土地零增量”集约式发展,在2009年已实现历史碳达峰。2014年,闵行开发区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成立了上海市首个绿色共同体——闵行开发区绿色共建联盟;2020年,获评上海市四星级绿色园区;2021年3月,提出创建零碳示范园区;2022年6月,《闵行开发区零碳示范园区创建行动方案》正式对外发布;2023年1月,闵行开发区成功入选上海市首批零碳创建园区。2023年2月,《闵行开发区绿色低碳“领跑者”实施方案(试行)》发布,这也是上海首个由园区制定的绿色低碳“领跑者”方案。
目前,全球500强的投资项目占园区企业总数的40%,并集聚了7家世界级外资研发中心和19家外资企业亚太技术创新中心。闵行开发区始终坚持园企同心,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闵行开发区首创绿色共治模式,凝聚“零碳力量”。2018年4月,上海首个绿色共同体-闵行开发区绿色共建联盟成立。该联盟由闵行区生态环境局,闵行开发区和江川路街道,以及开发区内企业共同发起,借助“1+2+X”平台,构建政府为引领,开发区搭平台,企业为主体的绿色共同体,开展多项培训、交流及环保公益活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70余家成员企业自觉履行环保主体责任,推进环保共商共治共享。截至2022年底,绿色共建联盟累计完成宣传教育、污染物减排、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10个方面共743个环保共治项目。园区内的强生、亨斯迈、圣戈班、ABB等企业集团和三菱电梯、不凡帝、米其林、艾仕得、博朗等核心企业积极开展共建项目,多次被评为绿色共建联盟“绿色之星企业”和“绿色引领企业”。2023年,闵行开发区列入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企业总数已增至7家。
制定绿色低碳“领跑者”方案,发挥对标引领作用。以《闵行开发区绿色低碳“领跑者”实施方案(试行)》为依据,闵行开发区发布2022年度绿色低碳工作成绩突出企业名单。其中,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三菱电梯)荣获2022年度“绿色低碳领跑者”,上海西门子开关有限公司、上海ABB电机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获评“绿色低碳践行者”称号。其中,上海西门子开关有限公司、上海ABB电机有限公司和ABB高压电机有限公司均成功入选零碳创建标杆企业名单,占全市上榜企业(园区)总数的四分之一。
在绿色零碳园区创建过程中,闵行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稳定增长。2020年园区在开局异常艰难的抗疫困境中经受住了考验,优秀企业的抗风险稳定器特质再次得到验证,园区全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5%,创下历史新高。2020年产值能耗仅为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能耗的1/5。闵行开发区以不到闵行区1%的占地面积,贡献了全区1/6的工业产值。根据上海市经信委公布2021年上海市开发区综合评价结果,闵行开发区在全市107家产业园区中综合发展水平位列第9名,在68家5平方公里及以下小型园区中位列第1名,两项排名较2020年皆实现提升。
四、产业社区加速科技创新和产城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迅速发展,大拆大建的老路已无以为继,科技创新和有机更新是城市焕发新活力的源泉。产业社区既可以是产业新城,也可以是旧产业园升级或城市更新等。通过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的转型升级,通过打造生活和生产融合的高品质空间,不仅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同时有助于改善职住平衡,减少交通碳排放,改善生态品质,为解决城市拥堵、生态空间破碎等城市病提供方案。
2020年,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完成《上海市产业空间规划编制指引》(征求意见稿)。该文件中明确了“产业社区”的定义及总体发展导向,即产业社区指结合各区产业发展布局和城市功能提升,推进产业园区及集中成片的工业用地转型与更新,增加公共空间与公共服务设施,有效治理和管控污染,形成二三产融合发展、配套功能完善、环境景观宜人、与城市社区融合的产业地块。
上海市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以下简称“市北高新园区”)从90年代烟囱林立的走马塘工业小区,历经近三十年转型发展,成为了静安区承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国际数字之都建设的核心功能区,是静安区“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重点打造区域。市北高新园区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同发展之路。2019年度,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复查评估中,市北高新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评“优秀”。2022年,荣获三星级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试点)称号,园区创建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的指标体系,包括产业经济、土地利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固废和材料资源利用、智慧管理等,总计9大类48项指标。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划定位上,市北高新园区定位为“数智市北·微碳新城”。市北高新园区从“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转型,体现了理念的变化。通过“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E(边缘计算)、F(人脸识别)、G(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将市北高新园区“建设成为园区智慧精细化管理的标杆”;以“科技、生态、智慧、创新”为特色,从单场景智能化迈向全业态智慧化,打造“全联接、全智能、多业态开放协同有温度国际科创社区”。
在产业发展方面,市北高新园区核心大数据企业占全市近三分之一,其中包括图像识别处理领先者合合信息、智慧党政服务领先品牌梦创双杨、数模混合集成电路供应商灿瑞科技、无介质浮空技术得到高度关注的像航科技以及国内领先空域造景数字企业穿越千机等。位于市北高新园区西片区核心位置的区块链生态谷,是上海首个区块链产业特色园,已集聚50余家优质企业。市北高新园区先后获评上海首批“在线经济特色产业园”“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等。
在绿色低碳方面,市北高新区积极打造“生态绿地、慢行步道、景观绿化”三层级生态体系,构建360°立体垂直花园,绿化覆盖率达45%,提升园区生态品质;全面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推广健康建筑、全装修建筑、低能耗建筑,打造微碳建筑群。
在服务完善方面,配置产业和生活双配套服务设施,为企业搭建支持平台,创造交流共享空间。打造品质慢行交通系统,提升园区活力。
五、园区零碳发展的痛点函待解决
园区在推进零碳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如下四个痛点问题:
如何实现产业绿色化发展?
如何打造绿色低碳的基础设施?
应该申报哪类绿色低碳试点?
零碳园区如何创建更高效?
这些痛点问题需要一套组合方案进行解决。如:
产业低碳发展规划可帮助园区识别哪些产业是符合零碳发展的目标,以及如何引入,是否需要腾挪其他产业等问题;
园区能源/水/交通/废弃物基础设施从规划、施工到运营,均应体现集约化、绿色化、低碳化和数字化建设,园区的双碳基础设施方案可以帮助企业优化基础设施,并测算所需资金及其安排;
基础较好的园区可以先行先试,但需要根据自身特点以及所在地政府奖补政策来选择合适的试点,试点申报可请有经验的第三方负责;
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则更系统地对园区现状和达到零碳目标的路径进行分析,帮助园区和企业协同推进零碳园区建设。
【感谢阅读】